太陽能歷史
GAMA
第一個實用的矽太陽能電池於 13 年後,由一群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合力研發出來。
1953 年,曾在貝爾實驗室研究磁性材料的工程師喬賓(Daryl Chapin),正試著為偏遠潮濕地區,因乾電池電力消失過快的電話系統發展新電源。喬賓研究了幾種替代的能源,最後選擇太陽能為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。他試用硒太陽能電池,但發現它的效率太低了。
在這同時,化學家傅勒(Calvin Fuller)和物理學家皮爾森(Gerald Pearson)正在研究以添加雜質來控制半導體的性質。傅勒給皮爾森一個含有鎵雜質的矽片,皮爾森將其浸在鋰溶液中,吸附鋰後就形成 p-n 接面。皮爾森之後將電流計接到此矽片,對它照射陽光,令大家吃驚的是,電流計明顯地跳升。
皮爾森知道喬賓做過的研究,所以去告訴他的朋友,不要再浪費時間在硒太陽能電池上,所以喬賓立即轉而採用矽。
這三位科學家於是花了幾個月,為改進他們的矽太陽能電池之性質共同努力。他們碰到的一個問題是,要製造出能與矽電池接頭良好導電之電極很難;另一個問題是,在常溫下,鋰會隨著時間在矽中移動,讓 p-n 接面距離進來的陽光更遠。為了要解決此問題,他們試著使用不同的雜質,最後選用砷和硼,可以造出停留在表面附近的 p-n 接面,他們還發現電極可以與硼-砷矽電池有好的導電接觸。所以在設計上做一些其他的改進之後,他們就將幾個太陽能電池連結在一起,創造出他們所稱的「solar battery」(太陽電池)。
貝爾實驗室於 1954 年 4 月 25 日在美國紐澤西州的牧瑞丘(Murray Hill)宣布此發明,他們示範了他們的太陽能電池板,用它來轉動一座小的玩具摩天輪,和一個以太陽能發電的無線電發報機。
最早期的矽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轉換成電的效率大約有 6%,與之前的太陽能電池比起來是極大的進步。
《紐約時報》評論說,矽太陽能電池「可能標記著新時代的開始,最終會實現人類最渴望的夢想之一,即利用幾乎無限量的太陽能於人類的文明上。」
最初的矽太陽能電池製造費用昂貴,而早期要將它商業化,一開始也並不是很成功,但在幾年間,太陽能電池即普遍用以供應人造衛星所需的電力,之後也應用於其他的用途。
喬賓很快地簡化了太陽能電池的製造過程,甚至還為中學生開發了太陽能電池科學的實驗。喬賓、傅勒和皮爾森於 2008 年被選入美國國家發明家名人堂。
現在,太陽能電池已可用在各種設備上,從手持的計算機到屋頂上的太陽集能板。設計的改良,加上先進的材料,現在已可以建造效率超過 40% 的太陽能電池。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發展仍持續著,目標朝向降低成本,提升效率,以讓太陽能發電比化石燃料更具競爭力。
可以將陽光轉換成電流的太陽能電池開始出現於一百多年前,但早期的太陽能電池效率太低,所以並無多大用處。 1954 年 4 月,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員才示範了第一個實用的矽太陽能電池。
太陽能電池的故事要追朔到 1839 年早期光生伏打效應的觀測,法國物理學家安東尼.貝克勒(Antoine Cesar Becquerel)之子,物理學家亨利.貝克勒(Henri Becquerel,因發現放射線,於190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。)之父的亞歷山卓.貝克勒(Alexandre Edmond Becquerel)當時以金屬電極置於電解溶液中做研究,發現金屬若暴露在陽光下,會產生小小的電流,但他無法解釋此效應。
數十年後,於 1873 年,英國的工程師史密斯(Willoughby Smith)在測試水中電報電纜的材料時,發現了硒的光電導性。1883 年,美國發明家弗力茲(Charles Fritts)以硒做出了第一個太陽能電池。雖然弗力茲希望他的太陽能電池可以和愛迪生的火力發電廠競爭,但太陽能電池將陽光轉換成電的效率低於1%,因此並不實用。硒的光生伏打性研究之後又持續了好幾十年,其間發現了幾個實際的應用,但並未能廣泛使用。
太陽能電池科技接下來最主要的進展是在 1940 年,由一位在貝爾研究室的半導體研究員歐爾(Russell Shoemaker Ohl)所研究出來的。歐爾當時一直在研究矽樣品,其中有一個中間有一裂痕。他注意到當那個特別的樣品暴露在陽光下時,電流會通過去。那個裂縫可能是樣品製造時形成的,它實際是含不同程度雜質的分界線,因此裂縫的一邊呈現陽性摻雜,而另一邊呈現陰性摻雜,亦即歐爾不經意地做了一個 p-n 接面,是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原則,過量的正電荷聚集在 p-n 接面的一邊,而過量的負電荷則聚集在另一邊,造成了電場。當太陽能電池接到電路上時,入射到電池的光子就會踢電子一下,啟動電流。歐爾將他的太陽能電池申請了專利,它大約有 1% 的效率。